当前位置:招商资讯 > 业界聚焦 > 正文

“蓉漂”为什么愿意扎根成都 “创业天堂”成都的文化解读

编辑: Michael 来源:成都日报 2016-08-03 13:16:31

导读:成都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古人曾有“少不入川”之说,怕的就是年轻人来到成都后被安逸美好的生活消磨了奋斗的意志。然而今天的成都不仅依然是生活“巴适”的“天府之国”,而且还是“创业者的天堂”,越来越多的漂泊一族“少壮入川”“争相入川”,成都正在成为“蓉漂”一展人生梦想的新选择,扎根成都,梦圆天府。

核心观点

良好的预期和制度保障是“蓉漂”选择成都的重要因素。成都的城市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从资金、平台、制度等多领域全面打造“安逸创业”的城市环境,初步构建了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创新创业格局

成都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古人曾有“少不入川”之说,怕的就是年轻人来到成都后被安逸美好的生活消磨了奋斗的意志。然而今天的成都不仅依然是生活“巴适”的“天府之国”,而且还是“创业者的天堂”,越来越多的漂泊一族“少壮入川”“争相入川”,成都正在成为“蓉漂”一展人生梦想的新选择,扎根成都,梦圆天府。

“蓉漂”

名词解释

“蓉漂”是继“北漂”“上漂”“广漂”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新名词和新的社会现象。蓉漂也称蓉漂一族,是特指来自成都地区以外的、非成都户口的、在成都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

为什么“蓉漂”成为新的社会现象

成都不仅生态环境优美,物资非常丰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文化生态环境、制度生态环境远超很多城市,新老成都人十分容易相处,使越来越多“蓉漂”认同成都,落根于成都

一部人类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由不断产生新移民推动人类文明交汇融合而演绎出的壮丽史诗。所有的移民都在追梦,他们极富冒险精神,不断追求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的巨大资源虹吸效应吸引了大量外来者,他们来到这些城市打拼和创业,部分成功者更是起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然而大量的移民导致这些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目前,北、上、广三城发展成为全球人口规模领先的超大城市,三城常住人口相加已超过6000多万人,与法国全国人口总和相当。大量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带来竞争压力的加大,生活成本的提高,生存环境出现“恶化”,进而导致漂泊一族的幸福感降低,归属感和安全感下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漂族”开始选择“逃离北上广”,移居到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尽管有很多“漂族”不愿意轻易离开,“无可奈何花落去”,越来越降低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未来预期,将改变他们的决定。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成都作为正在崛起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国西部内陆的特大城市,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创业者来到成都,“蓉漂”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相比“北漂”“上漂”“广漂”“深漂”等,“蓉漂”很快在成都这座“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找到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用一些“蓉漂”的话讲,“在成都创业、生活两不误”。“天府之国”不仅生态环境优美,物资非常丰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文化生态环境、制度生态环境远超很多城市,新老成都人十分容易相处,使越来越多的“蓉漂”认同成都,落根于成都。

为什么“蓉漂”能在成都找到归属感

正是人口和文化的大交汇、大交融,成都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文精神,“开放、包容、开拓、创新”,成为成都文化的重要内核

当一个外地人来到成都后,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就融入到这座城市之中,成为成都人的一分子,产生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个人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也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因而归属感对于创业者十分重要。外地人之所以来到成都之后很快就能找到归属感,认同成都文化,成为新成都人,与成都城市历史和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蓉漂”虽然是一个现代名词,但是在成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存在着“蓉漂”这种社会现象。几千年前成都这座美丽之城在西蜀平原之所以能够建立,就是南北人口和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果。夏商时期,中原文化、秦陇文化、长江中下游文化以及长江上游文化在成都平原汇聚,推动了成都平原古城群的相继出现。而开明王朝的开创者鳖灵就是来自长江中游的“蓉漂”,他在成都很快找到归属感,通过治水建功立业,并成功地继承了杜宇王朝的王位,创建了开明王朝,成为成都历史上最早最成功的“蓉漂”。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来自河北的刘备和出生于山东琅玡郡的诸葛亮也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蓉漂”,刘备在成都建立了与魏、吴相鼎立的“蜀汉国”,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推动了巴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成都有着45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而城市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创业史、一部移民史,无论是秦并巴蜀后的大移民,还是清代持续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潮;无论是抗战时期东部人口大迁移,还是三线建设一直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移民潮,成都都成为中国南北人口和各地文化的汇集地。正是人口和文化的大交汇、大交融,成都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文精神,“开放、包容、开拓、创新”,成为成都文化的重要内核。而这种城市文化表现出以移民文化为载体的开放、兼容特色。“蓉漂”在成都却并无语言不适。一是成都人在与外地人交往时,注意讲普通话,哪怕是“椒盐普通话”,也让人亲切;二是成都话是北方语系,外地人多听得懂,不会觉得如听天书。此外,四川各主要方言都是以湖广话为基础,融合各地语言特征形成,如西昌话带有河南特色,而川东方言和湖北话基本一致。四川方言中的词汇也有许多是源自湖南、湖北、陕西、山东等各省的方言;川菜、川酒、川戏、茶馆等成都特色的民俗要素也都是南北移民文化的产物,无论来自北方,还是来自南方,或者更西部地区的人群,一旦来到成都后,都能很快接受成都的文化和习俗,这些“共融相通”的要素都使得“蓉漂”一族来到成都后,容易获得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特别是成都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不仅为“蓉漂”阶层提供了共同的心理认同,也为成都这座城市成长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支撑。

为什么“蓉漂”能在成都圆了创业梦

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红利”是创业最大的外部动力,为“蓉漂”在成都的创业预期加上了一道保险,而这一预期也坚定了“蓉漂”放手一搏,勇往直前的决心

成都之所以成为创业者的“天堂”,与其制度文化的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单指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的“创”,还在于观念之“创”、制度之“创”。良好的预期和制度保障是“蓉漂”选择成都的重要因素,成都的城市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从资金、平台、制度等多领域全面打造“安逸创业”的城市环境,初步构建了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创新创业格局。

成都着眼于顶层设计,出台多个激发全面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从政策、组织、法治、服务等多方面予以保障。2015年年初,成都市启动了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6年3月又发布了《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不仅勾勒出了成都未来10年的创新发展蓝图,也将为“蓉漂”的寻梦之路指明方向。

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创新引领”放在“六大行动”之首位,提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当前,成都市正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红利政策”,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红利”是创业最大的外部动力,为“蓉漂”在成都的创业预期加上了一道保险,而这一预期也坚定了“蓉漂”放手一搏,勇往直前的决心。

“蓉漂”

在成都的创业环境

■创客汇聚

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注册超过百万户市场主体,每10个户籍人口即有一户;今年一季度平均每天新增“创客”680余名。成都已建成众创空间193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1家,占全国的4%。

■人才高地

截至目前,成都人才总量达到389万,其中“两院”院士3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省“千人计划”专家503人,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海归”创业人员近2000名、各类中高端人才6万余名。

■创客天堂

成都实施人才投入“倍增”计划,市本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已由1.2亿元增至2亿元,同步带动区(市)县由6.3亿元增至18亿元。

2016年2月,成都出台“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就引进、培育、扶持、服务人才四大关键环节,提出了十条重大举措。这是成都市历年来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

2016年6月,成都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十条”,在国内首次触及科技成果的所有权问题,明确发明人可享有科技成果转化不低于70%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