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招商资讯 > 业界聚焦 > 正文

成都工商打造服务发展“新引擎”

编辑: Michael 来源:成都日报 2016-04-29 14:40:33

导读:2016年一季度,成都市工商系统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1426户,同比增长25.4%;新增注册资本1464.99亿元,同比增长81.8%。其中,新登记与创新发展有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208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764户;新登记与绿色发展直接相关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户;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更是以214.2亿元的注册资本总额进入新增注册资本行业排名前三。

面朝创新驱动发展的蓝海,成都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创业、创业都成”成为成都这座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亮丽名片。按照“要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新突破,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要求。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化作了成都工商的雷厉风行和创新推进,以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从支持“双创”发力供给侧改革,工商部门实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五大新政”、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核准和经营场地限制,试点简易注销程序,建设小微企业名录库,在工业园区、大学生产业园等设置“工商客栈”,组织“创业创新,品牌先行”活动,发力点越来越多,突破口不断放大,不仅有效推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落实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也打造了工商部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016年一季度,虽然有元旦、春节两个大假,但投资创业者“人勤春早”,成都市工商系统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1426户,同比增长25.4%;新增注册资本1464.99亿元,同比增长81.8%。其中,新登记与创新发展有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208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764户;新登记与绿色发展直接相关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户;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更是以214.2亿元的注册资本总额进入新增注册资本行业排名前三。商事制度改革与我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内陆自贸区创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相叠加,成都区域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双创”显示出持续升温加速的良好局面。

春风化雨推进双创

助力小微企业“破茧成蝶”

“房产证不再成为我开办公司的‘硬件’,不但省去了我反复跑腿的麻烦,而且让我不再担忧高昂的租金费用,这样的政策让我不得不点赞。”4月20日,在成都天府新区政务中心工商窗口,准备自主创业的市民孙鹏正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他拉住记者,高兴地反复强调:“集群注册”来的太是时候!小孙说,想开办公司自己创业,但由于启动资金不足,一直被卡在经营场所的问题上,一间大小合适的办公室场所,每年租金至少都要好几万,创业初期很难承受。而工商部门推出的集群注册新政,允许他以一家托管机构的住所(经营场所)地址作为企业住所登记,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年很少量的托管费用让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只需要专心开展业务就行了!”

无独有偶,在金牛区,由工商牵头,司法局、财政局、经科局协同的集群注册大格局已经形成。全区160余家律师事务所,200余家会计事务所,所有创新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机构都将纳入到集群注册的范畴。在成都以后开办企业,每月仅需几百元钱在上述机构登记备案,就可以安心创业了!

场地限制放宽,解决了当前经营场所登记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小微企业在创业之初的发展“配好菜”。同时,市工商局还通过建设小微企业名录,实现双创企业扶持政策的集中公示和扶持申请导航等功能,为小微企业“送好菜”。孙勇刚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经营一年有余后企业陷入资金流动困局,而通过成都工商“小微企业名录”的对接指引,经过审核授信,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将于近期下放给他的企业,助力其渡过难关。“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千头万绪,涉及经营、管理、法律、金融多个环节,开设小微企业名录就是要方便企业第一时间查询、知悉政策红利所在,解决政策制定者和受惠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创业路上‘拉一把’,发展路上‘扶一程’”。黄维新如此强调小微企业名录的“大”作用。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要让小微企业“创得起”,更要让其“活得好”。“个转企”的支持政策不仅帮助个体工商户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字号、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无缝衔接,而且为其办理税费减免、资产过户、行政审批变更等事宜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包括可将其字号置于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之前。据黄维新介绍,今年,成都工商还将探索实现个体工商户的“两证合一”,同时要在企业的名称管理、营业范围登记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改革,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还将与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注册登记网上并联审批系统等互联互通,为创业主体便利化进入市场,到各部门监管衔接,再到扶持发展,实现“全程贯通”。

“创业创新商标先行”

带动“双创”企业品牌化发展

长期以来,彭州市九尺镇就以家禽产业闻名成都周边及西南地区,是著名的“板鸭之乡”。2015年10月,从国家工商总局传来喜讯,历经申报、审核、公示和异议裁决,商标局对“彭州九尺板鸭”准予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而据统计,仅2014年九尺板鸭销售量就达到800万只,整个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其中板鸭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彭州九尺板鸭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源于家禽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九尺地理商标的成功注册只是工商部门在培育现代都市农业“成都造”品牌的一个成功案例。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引导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在创业创新中增强品牌战略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打造本土“小微品牌”集群更是成为成都工商2015年品牌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创业创新,商标先行”,通过采取梯级培育、重点打造的扶持方式,工商部门派出专家上门走访调研各地重点扶持的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各类创业园区,开展商标知识宣讲、品牌创建培训、品牌管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培训活动,进行了一系列品牌发展重点跟踪服务。此外,成都工商以保护驰(著)名商标、涉外商标为重点,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近两年,成都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532件。

宽进严管 城市信用体系建设

护航诚信企业健康发展

在“双创”的肥沃土壤中,小微企业如沐浴春雨的新芽展现着蓬勃的生机,而引导小微“双创”企业依法诚信发展则是保障其“走得远”的基础。市工商局企管分局局长孙斌告诉记者,我们要为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健康生长的环境,在这里,诚信的企业会充满着阳光雨露,失信的企业则到处都是电闪雷鸣。

据了解,“成都信用网”平台作为企业信用公示和监管的载体,已建成“一中心一平台一门户四系统”网络体系,实现了行政许可、监管、处罚信息的实时共享、无障碍交换。目前,“成都信用网”已覆盖全市44.8万余户企业、78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归集整合了49家市级职能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掌握的身份、业绩、提示、警示和企业自主申报信用记录3000余万条。工商、金融、法院等单位先后发布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违法企业“黑名单”269篇,向“信用中国”报送和公示我市企业的许可信息34803条、处罚信息1332条。同时,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通过企业年报工作和双随机抽查机制的运行,目前全市已有2.22万户企业因未及时年报或提供虚假信息等失信行为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商、公安、经信委、质监、税务等部门还启动了失信联动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