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招商资讯 > 业界聚焦 > 正文

成都经济工作会热词频现:区位重构 差异化考核

编辑: 时光 来源:成都晚报 2015-01-09 09:30:16

导读:在今年(2015年)1月7日举行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上,一个又一个热词伴随着“新常态”一起,刷新了我们的眼界与意识——区位重构、多元拉动、改革红利、抱团发展、差异化考核……这些热词的“成都定义”是什么?当它们在2015年生发落实,将给成都带来怎样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大幅缩短

成都连接世界的时空距离

“‘一带一路’改变了成都在全国和世界的地位。”市交委主任胡庆汉说,打好交通基础,不仅解决了市民出行需求,更将有助于实现成都抱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在他看来,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支撑点,将直接受惠于这一重大战略,大幅缩短连接世界的时空距离,进一步从西部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向南开放的支点城市,这将为成都带来更多新的经济机遇。

会议透露,将加快开辟更多国际航线,进一步开行好“蓉欧快铁”和“中亚列车”,加快完善长运距、大容量、低成本的物流网络体系。胡庆汉告诉记者,在对外通道上,机场和铁路的建设,让成都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参与世界分工。在市域交通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形成了内部交通格局。目前正在建设及规划建设的交通项目,完成后将“重构时空、重构区位”。

市建委主任张正红表示,全市在绕城高速以内规划了290公里的快速路,目前达到标准的有222公里,剩下的项目也会适时启动。张正红特别提到了城中村改造,在他看来,这是新常态下向存量要增量,提高城市功能品质。他认为,新常态下要在新维度中思考问题,特别是天府新区进入实质性建设后,单核将变成“双核”,那么在“双核”的城市结构下,思考的空间不能局限于中心城区,包括卫星城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今年将引进单个投资上百亿元的旅游项目

在扩大消费领域、创新消费需求、改善服务环境方面,今年市旅游局将有一系列动作。市旅游局局长刘强告诉记者,成都的旅游产品将迅速转型升级,2015年将从存量、增量、区域合作上下功夫。

首先在存量上,刘强介绍成都现有A级景区63个,其中4A级景区33个,这一数字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景区形态、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档升级,比如一些景区辐射能力还不够,没有充分带动起周边的消费和发展。“今年将下大力气,抓存量景区提档升级工作。”其次是抓增量,刘强称成都在过去几年里,平均每年投入在旅游项目上的资金达100亿元,但这对于成都而言,并不算多。他向记者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洽谈单个投资超过百亿元的大型旅游项目,今年有望签约,这将是成都旅游产品提档的一大跨步。

此外,在区域合作上,成都自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以来,交通便捷度提高,口岸优势作用显著,外省人、外国人来成都越来越多,“成都旅游业的转型迎来了大好机遇”。游客们除了要来成都旅游,还要以成都为集散地,到各市州或出境都希望从成都出发,从而拉动消费。

因此,今年将加强把区(市)县、市州的旅游线路有效衔接起来,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成都发挥集散中心、购物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的作用,吸引更多游客在此消费。刘强形象地举了一个例子,成都现有宾馆床位数超过35万,假设每天满客,一年365天将有过亿游客入住,若每人都购物,消费量可想而知。

目前游客在成都平均停留时长为2.5天,消费结构以住宿占最大比例,门票次之,然后是餐饮和购物。刘强称,游客停留成都的时长未来将努力拉长至5天,而用以吸引游客的是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市城管委春节前基本组建完成

去年9月,成都正式出台《关于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其中就将市城市管理局更名为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昨日,市城管局局长杨洪举透露,争取在今年春节前基本完成市城管委的组建。

“主要职责规定、内设机构规定、人员编制规定,即‘三定’方案正在制定中,即将于本月下达。”杨洪举说,方案出台后将对自身职能进一步分解,计划用一个月时间完成组建。此前,市委编办表示,“一字之差,意味着更大的权力范畴和工作职责”,“委”将承担起制定政策、规划、标准,以及监督执行、统筹协调等职责。更名后的城市管理委员会,新增牵头建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体系和责任体系,负责城市管理领域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

杨洪举告诉记者,城管委的职能将是现在的城管局所不具备的,例如将来可以邀请各个部门对某一方面的城市管理进行商量,如果分歧较大,市城管委可以拍板定夺,或对区(市)县政府和市级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

将来成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也会有变化,比如是否综合执法、是否新增执法权等,仍在调研中。不过,杨洪举表示,随着城市管理内容的扩大,一些行政执法权限会下放,而跨区域的、重大的、疑难复杂的、领导直接交办的案件,则由市城管委直接管,“该集中的集中,该移交的移交”。

全域成都内部将打造城市群

“新常态下,未来的竞争将逐渐变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市发改委主任何礼说,经济区和城市群的抱团发展将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宏观层面,加强西部地区城市之间的抱团很关键,尤其已进入国家战略的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密切产业间的合作关系,成都平原经济区也很重要,尤其是成德绵一体化发展。

何礼同时透露,全域成都也将形成城市群,包括二圈层、三圈层在内,每个区域经济板块要形成一个经济区。“针对这一目标,一个关于成都全域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规划已初步形成,目前正在审定阶段。”

今年考核各区(市)县新增“业态考卷”

政绩考核既是促进经济工作的“助推器”,又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指挥棒”。破除“GDP崇拜”“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成都将把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努力把经济发展的实绩考全。

市政府目督办主任苏雪萍说,相关工作中一系列改变正在推进。“以往我们对区(市)县的考核主要以圈层划分,比如一圈层注重服务业,二、三圈层重点关注工业,今年将新增一份政绩考卷,注重业态方面考核。”她介绍,过去对政府官员的考核中,GDP占的权重比较大,考核机制相对单一。

近几年成都逐步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创业、就业、医疗、社保、教育、生态环境,这些事关每位市民生活的细节逐渐成为政府官员考核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今年将根据每个区(市)县的发展特点,“量身设计”一份“业态考卷”,比如龙泉驿区重点考核汽车产业发展,郫县重点考核生态效益,蒲江重点考核现代农业,根据各自发展特点,年初即给每个区(市)县下达目标任务。

在今年的考核分值中,还将单独拿出2分奖励引进高科技产业项目的区(市)县及市级部门。“这是加分项目,意在形成良性竞争,鼓励各地各部门采取创新方式,推动成都科学发展。”苏雪萍说。